成立的目的是讓學員通過採訪,增加自己對校園事物的關注,培養學員對學校的歸屬感;同時提供機會予有興趣寫作的同學發揮創意和進行採訪活動,將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報道出來。過去,學員亦曾參觀印刷廠﹑報社及新聞資料館,擴闊視野,增廣見聞。每年開學日,學員亦會製作攤位遊戲供同學玩樂,學員亦可從中掌握籌辦活動的技巧,並改善個人的中文寫作及說話能力。

 

崗位一覽

我們負責修改稿件、商討同學職務,如每期薰風的主題、內容等。我們均自中二開始加入中文薰風,在幾年經驗中,我們在鍾老師和其他組員的指導、幫助下成長了許多。加入中文薰風數年,擴大了眼界之餘,也對報社的運作加深了認識和興趣,更結交了許多同樣熱衷於製作校報的新朋友。擔任編輯後,我們學會了如何帶領組員分配和投入採訪及撰稿工作,並在過程中互相學習和幫助,彼此傳授經驗和取長補短,與每位組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而在校對文稿時,稿件中的採訪內容和資料搜集總讓我們增廣見聞,亦豐富了我們對中國文化的識見。

編輯:五甲羅悅珉 五丁吳芷琳

 

我們的工作是進行採訪和撰寫報道的初稿。身為記者,職責是報道和反映各種事件真實的一面。近年薰風報道內容主要聚焦在校園生活的大小事,例如校內外的活動或比賽,旨在呈現校園生活的多姿多彩和無窮趣味。在準備採訪和完善訪問稿的期間,我們學習了不少採訪的技巧,例如訪問問題需切中重點、一矢中的,面對採訪對象亦須保持尊重及禮貌的態度。而且,我們學會了許多撰寫文稿、蒐集資料的技巧,對新聞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藉此拉近了自己與受訪同學或老師的距離,加深對彼此的了解。我們會秉持一副求真的精神,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有趣的報道!

 

記者:

二甲許藝璇 三甲司徒靖琳   三乙陳思羽 三乙鄢穎欣

三丙劉卓穎 三丙梁臻晞      三丙龔嘉雯 三丁鍾慧琪

四甲尹嘉尉 四甲王靖怡      四乙呂湘榕 四丙陸熙堯

五丁黃佩瑩

 

美術設計是一種構想和計劃,以及把這種構想和計劃通過一定的審美觀念和表現手法形象地呈現讀者的眼前。而我的工作是負責收集已編輯的稿件,完成排版工作。我需要考量文稿內容與設計的配合。雖然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中文薰風,亦是我第一次擔任美術設計,可能經驗不足、未能做到最完美。但我仍然希望帶給大家新穎的設計,令大家享受閱讀的過程!

美術:五丁李芝欣

 

2019-2020中文薰風成員留影

第一排: (左)三乙鄢穎欣、五甲羅悅珉、四甲尹嘉尉、三乙陳思羽

第二排: (左)四乙呂湘榕、三甲司徒靖琳、五丁黃佩瑩、五丁吳芷琳、五丁李芝欣

第三排: (左)三丙龔嘉雯、三丙梁臻晞、四丙陸熙堯、四甲王靖怡、三丙劉卓穎、三丁鍾慧琪

 

中文薰風發展史

中文薰風作為我校校刊,是學校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也是學校文化傳承的重要體現。而我校中文薰風至今也走過了二十六個年頭,薰風植根於校園,伴隨著學校的成長而發展。

【1993-2000】

創刊初期,中文薰風的內容主要圍繞中學生活,包括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學業前途、生活習慣,以及時下年輕一代所追逐的潮流趨向等。例如中文薰風的編輯委員會曾採訪各個年級的同學,歸納她們在不同方面遇到的困擾、挑戰,有友情、親情、愛情與學習方面等。記者同時會採訪不同專家、老師的意見,為同學提供解決和舒緩問題的方法,為同學加油打氣,在校園中傳播一份濃濃的溫暖。

隨著時間發展,中文薰風的內容越加多元化,新添了不同專欄,介紹傳統節日或值得欣賞的人物,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也滲透其中,讓同學不知不覺間學到不少有趣、冷門的小知識,增廣見聞。另外,作為學校的報刊,中文薰風也為同學揭開不少老師嚴肅端莊背後的面紗,讓同學從新奇的角度加深對學校老師的認識。就像編輯委員會曾報道過學生的「禁區」——教員室,在老師的許可下拍攝他們的書桌,通過競猜的方式讓同學猜想書桌的主人。不僅如此,老師的童年照也曾「曝光」,老師童年的可愛模樣能拉近與同學的距離,增進師生感情。

時間的推移也豐富了校刊的內涵。許多社會議題、實用的生活小知識也逐漸出現在校報上。例如編輯委員會曾為探討補習風氣而進行問卷調查,為餐桌禮儀而下功夫去作專題研究。記者也曾向校內學生徵稿,讓同學有創作天地發揮自己的寫作才華,與同儕互相切磋觀摩,提升語文水平。

此外,中文薰風也強調同學對母校的感情及重視。薰風會通過不同方式去向同學介紹學校的歷史、發展,舉凡校服的演變、校園的改建等都有涉及。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讓同學全面了解學校,加深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為自己成為嘉諾撒的一份子而自豪。

 

 

【2007至今】

自2007年2月版起,薰風的版面有所轉變,從直行印刷優化成現在大家看到的

版面,接近現代雜誌、報紙的形式,更便於閱讀。而且,薰風的報道內容上亦更趨豐富。除了冷知識外,薰風記者也曾報道過中、日、韓三個國家慶祝新年的習俗、九型人格的性格形態測試,和列舉某些在網絡上流傳的謬誤,例如「同時進食『薄荷糖』和『可樂』會否致命」的有趣議題,並向任教理科的老師請教,釐清當中的謬誤。這些看似平凡的小知識,同學在日常生活中未必會特意研究,通過閱讀薰風的相關專欄,同學會接觸到這些平常未必有意深入了解的範疇,產生對生活中大小事的好奇心,並加以探索。薰風記者甚至走出校園外,訪問花茶專門店的職員有關花茶的功效、沖泡步驟等的問題,亦曾親身到訪上環文華里已有近百年歷史的「圖章街」和皇后大道西的「紙扎街」,細味這些近年已式微的傳統手工藝所蘊含的價值與人情味。經過實地考察與採訪,薰風記者必定增加了個人識見,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切身體會。

此外,在較早時,薰風也曾報道過語文小知識,是近年來比較少見的主題。在2007年6月版和2009年1月版,薰風記者曾經介紹過「對聯」和「回文詩」,包括兩者的定義、原則、特色、創作背景和例子。有趣的是在「對聯」一專欄中,同學還能嘗試自行對對聯,例如「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而該頁下方印有參考答案,讓同學可以把所學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近年的薰風內容都偏向報道校園生活的大小事,如五十週年校慶音樂劇、中二級啦啦隊比賽、新入職老師和新開辦學會的介紹等。其中亦不乏與老師、同學和師姐的採訪,內容包括閱讀和寫作心得、領袖訓練、服務和探訪、面試技巧等。期望同學閱讀過老師、同學、師姐等的經歷,能互相取長補短,與他們共勉。

 

 

其他活動

除了校內的校報製作,薰風亦曾舉辦校外參觀活動。前幾年學會成員便曾到訪明報報社,透過影片介紹、分享環節和參觀明報編採及排版等製作部門,從而瞭解報館日常運作、認識報紙內容和製作流程,並學習閱報技巧。學員有機會親身接觸現職記者,了解他們的工作辛酸。學員得知記者是代替廣大的民眾前往事發現場,或是接觸新聞事件的當事人,勉力將事件的真相透過報道呈現於大眾面前,深明其工作饒富意義,令學員對「無冕之王」更為尊敬,並期望自己透過參與校報製作,發揮記者的功能。

 

 

今年,薰風亦參觀了位於中環的香港新聞博覽館,從中了解自五、六十年代起電台、報紙和新聞業的歷史與發展,以及香港歷屆以來的重大新聞,也對新聞業界不同崗位加深了認識,包括攝影師、主播、幕後工作者等,果真獲益良多。參觀過程中也有幸聽到來自新聞界富有經驗工作者的分享,加深對記者這行業的認識,更意識到在此行業奮鬥的人士均十分重視職業道德,會秉持求真的專業精神報道各種事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也對新聞從業員風雨不改,甚至身犯險境仍堅持採訪和報道的不屈不撓感到敬佩。

香港新聞博覽館